(一) 常用消毒药的选择、配制及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84液比较混乱,有效浓度含量差别很大,有3%、5%、7%的很多种。我们一定要向售货单位索取该产品的卫生许可证原件复印件(固定一个单位一种产品索一次证即可)。
检查说明书:了解使用浓度、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时间、有效期、存放条件。
禁止将消毒剂用于治疗。禁止用消毒剂直接接触儿童皮肤。
禁止口服消毒剂、通过含漱而吞咽消毒剂。
通过含漱、吞咽消毒剂方式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日常消毒时含氯消毒剂我们要求使用浓度为250mg/L(84消毒液配比为1/200)。
2 宏达海因
它与含氯消毒剂相比味道较小,腐蚀性也较小,但价格较贵,各单位在使用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消毒剂。夏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消毒药要增加配比浓度。含氯制剂按500mg/L。含溴制剂要达到200mg/L。
(二) 保健室的管理
洒精瓶、碘伏瓶等1周要消毒两次,所以每次倒药不要太多避免浪费。棉签、沙布等打开包装后1天必须用完,否则要进行重新高压消毒。因为幼儿园的用量较少,没有高压锅的单位我建议全买一次性小包装消毒用品。包括一次性小包装棉球,一次性小包装碘伏棉球等。
关于消毒柜,如果说是红外线消毒柜进行餐具、小毛巾,水杯等的消毒,要检查温度是否能够达到125度。(自查可用留点温度汁)如果是臭氧消毒柜或紫外线消毒柜只能用于物品消毒后的保洁使用,不能做为消毒柜使用。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消毒柜一般下层是红外线消毒柜,上层是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柜。
隔离室有的幼儿园没有,希望大家要设立隔离室。有的幼儿园虽有隔离室但里面堆满杂物,不能起到隔离室的作用。要把杂物腾出,恢复隔离室的功效。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隔离室的问题,因为在传染病多发及暴发时,隔离室是第一道屏障,它能切断凝似患儿与健康儿童的接触,把传染源控制在一个固定区域,便于消毒处理,使传染源不能更大范围的传播。隔离室要配备一切必须用品,如喷雾器、消毒药品、配制消毒药品的量具、小水杯、小毛巾、小塑料盆等。
保健室的镊子要在使用后用75%洒精浸泡消毒30分钟后干燥保存,不要长期浸泡在消毒液中。温度汁用75%洒精棉球擦拭消毒。
(三)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
手足口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因此主要要针对可能污染的环节进行消毒和隔离。
已发生疫情的托幼园所:
1.隔离:加强晨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至隔离室。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2.对可能被污染的日用品进行消毒,如物体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静止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要注意重点部位的消毒,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开关和节门开关等。增加每日消毒频次,但不可使用含消毒剂的纱布包裹门把手等,防止交叉污染。
应每日(或一周2~3次)对玩具、用具或教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使用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剂。
做好毛巾的消毒,一人一巾,不混用。
餐饮具消毒:①湿热消毒:
煮沸消毒 , 100 ℃15分钟(注意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分钟,计时后不得再薪加入物品。最好直立放置而不是叠放,这样可使沸水接触各个部分,达到彻底的消毒。)
流通蒸汽消毒 100 ℃ 20分钟
②干热消毒: 专用设备消毒温度(红外线消毒柜) 125 ℃以上15分以上,注意定期检修。
③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的餐具不可再用抹布重新擦抹,应用自来水冲冼净,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容器内,以免再次污染。
臭氧消毒柜和紫外线不能作为餐具消毒及毛巾消毒。
3.强调手的清洗,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接触可疑污染物后进行洗手,要流动洗手,正确方法,凡炊事、加工或直接接触孩子的老师等在工作前必须认真冼手。
使用流动水清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香皂(干燥保存,防止细菌滋生), 按六步洗手法清洗手指 指甲 手掌 手背等部位,清水冲洗彻底,干净毛巾、纸抹干或自然风干,毛巾不共用。
建议采用悬挂或可沥水的皂架放置肥皂,以保持肥皂的干燥,洗手用肥皂盒要定期清洗,以减少染菌量,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减少因手污染造成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六步洗手法: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双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4.衣物、床上用品置阳光下暴晒2小时,
5.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每天坚持开窗通风这是最好的(也是最环保的),可对空气进行预防性消毒。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微生物密度的有效方法。据有关报道,在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状况下,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4%-99.5%。这些都说明了通风换气是一种十分简便而且行之有效的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
但要在时间上予以保证,目前天气可以经常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可进行机械通风、过滤。
对出现疫情的班级可在静园后使用紫外线等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要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光对人的皮肤、眼睛有伤害)。
室内清洁的控制措施: ①室内通风 ②湿式清扫 ③控制人员活动 ④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
6.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便盆要5000mg/L浸泡30~6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消毒一周(潜伏期3~7天)
在实际配置消毒液时,很多人没有使用带刻度的量器进行配制,仅凭经验配置,或一日配置出几天的用量,而配置好的消毒液未妥善保存,导致浓度过低,在擦拭如水龙头等表面时,未能将全部表面擦拭完全,存在死角,未达到消毒效果。指示卡监测配置的浓度。配备量桶量杯,按规定浓度配置消毒剂。
消毒剂的选择:
1.具有卫生许可批件号:卫消字(发证年份)第****号
2.杀菌能力在中效以上
3.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剂的配制:质量浓度(g/g漂白粉)百分比浓度(g/100ml84)
1:配制计算公式;
欲配制浓度×欲配制数量/原药含量=所需原药量
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加水量
2:举例
根据含氯消毒剂的易挥发、分解的特性,要求消毒液要随用随配。预防性消毒含氯制剂我们要求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84’配比按1/200)。传染病高发季节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要加大到500mg/L。(250mg/L=0.025%、500mg/L=0.05%、mg/L=1/1000000)
1:配制计算公式;
欲配制浓度×欲配制数量/原药含量=所需原药量
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加水量
(例):把含量为5%的‘84’消毒液配制成含有效氯为250mg/L的消毒液1公斤,问需用5%的‘84’消毒液多少?加水多少?水1000g=1L
首先要进行换算,统一单位。把250mg/L换算成百分比浓度为0.025%(g/100ml)、1公斤=1000ml代入公式:
0.025%×1000ml/5%=5ml
1000ml-5ml=995ml
答:需用含量为5%的‘84’液5ml,需加水995ml。
或者:5%换算为50000mg/L,
250mg/L×1000ml/50000mg/L=5ml
1000ml-5ml=995ml
不要把消毒剂原药当成是一个百分之百东西看。这里举例的‘84’液所含浓度为5%,其它含氯消毒液的浓度也可能是7%、10%等等。所以我们要计算它的有效氯,而不是计算它的浓度。另消毒剂要使用有消毒卫生许可证的产品,并严格按说明书要求配制。要注意保存期,定期测试其含氯量,以保持消毒效果与准确性。
未发生疫情的园所:
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配备量桶量杯,按规定浓度配置消毒剂。注意易污染环节的消毒,玩具等常接触的物品建议一周消毒2次,各托幼机构细化消毒工作制度,并张贴在每个班级,便于各班保育员的具体操作。
红眼病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部疾患。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红眼病如何治疗
得了红眼病后要积极治疗,一般要求要及时、彻底、坚持。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10%~20%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0.25%氯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腺病毒可用0.1%羟苄唑眼药水、0.1%肽丁胺乳剂,如为小病毒可用0.1%疱疹净、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每日2~3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患了红眼病应注意什么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
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
饮食以清淡之品为宜,
红眼病的消毒
托幼单位一旦发生红眼病,应立即把病儿送隔离室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诊。发病儿童所在班级要进行彻底消毒。首先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班里的桌、椅、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儿童容易接触的地方进行擦拭消毒。对儿童的小毛巾、水杯、肥皂等也要进行消毒,并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良好习惯。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所以要求保育员在消毒时要做的比平时更勤,付出的辛苦要更大。对于玩具建议不玩,若玩就要每天消毒。
(四) 托幼采样情况分析
今年全年我们还对100家托幼园所进行了检测工作。我们对其中15个单位进行了紫外线监测,共检测紫外线灯40支,合格28支,合格率为70%。另外还有4个单位的采样直接送到了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果未返馈。下面我就81个托幼单位的采样情况进行总结。81个单位共计采样913件、合格855件、合格率为93.64%。其中物体表面241件、合格212件、合格率为87.96%;手81件、合格59件、合格率为72.83%;使用中消毒剂82件、合格82件、合格率为100%;空气尘降420件、合格415件、合格率为98.80%;餐具83件、合格81件、合格率为97.57%;另外我们还对2个园所的高压灭菌器进行了检测,共采样6件、合格6件、合格率为100%。今年对托幼单位的检测我们增加了使用中的消毒剂检测,这主要是想看一看托幼单位的消毒剂是否经常更换。从检测合格率来看己达到了100%,这说明各单位是比较重视的。另外在餐具检测中有2个单位的餐具检测出大肠菌群,这是不能允许的,我们己电话通知了这两个单位,要他们加强餐饮具的消毒。其它项目的检测合格率基本与去年持平,还有待于加强
自配健康清洁剂—园顺清洁
玻璃清洗剂 用1/3杯白醋、1勺洗衣粉、1/4杯酒精、1000毫升清水兑在一起,这种自制的清洗剂可以把玻璃擦洗得非常干净。
洗洁精 将小苏打60克加水500毫升搅匀,可以代替洗洁精洗碗筷。
不锈钢锅具清洁剂 不锈钢锅外壁的黑糊印渍可用牙膏和白醋按1:4混合配置的液体擦拭。
洁厕剂 马桶污垢可用白醋(不要加水稀释)浸泡一会再刷,效果很好。
木地板清洗剂 淘米水可以拿来擦拭木质地板,能使地板的光泽持久。木地板打蜡不必买地板蜡,可以用奶油沾一点在布上,擦在地板上即可,油脂很快能溶进木头里。
皮沙发清洗剂 用50克牛奶、30克洗洁精、20克75%酒精混合,用软毛刷蘸取液体,轻刷沙发脏的地方,最后用橄榄油擦一遍,再用卫生纸或干布擦掉橄榄油。用这个方法也可代替皮衣、皮包的清洗保养剂